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110章 匹夫有责

第110章 匹夫有责

    猛如虎捏着手中的降书,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他虽然是一个蒙古人,可是在大明生活了这么多年,他也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看懂军令并不是什么问题,而眼前的这一封降书,他同样也看到得懂。

    也就是说,不光他能看懂,那些哪怕只学过几百个字的大老粗们估计也看得懂。

    “来人,将寇军打来的所有纸条全部收缴,任何人都不得看也不能藏起来。”

    下完命令后,猛如虎亲自登上了临江门城头,朝着襄江南岸望去,只见远方影影绰绰间似乎有无数兵马正在移动,使得他心头不由得更加沉重了些。

    他看完了军情之后,又转身看了南城地势,为了避免襄阳方向用船只前来袭扰,他还专门下令将其余城门上的大炮转移到南门上,这样就可以用大炮来控制对岸码头,防止襄阳方向派人乘船前来袭扰。

    等到这件事做完后,猛如虎便下了城门,可是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下意识看了一眼那些本地兵丁们一眼,却发现这些人似乎也在观察他,甚至还有人在偷偷窃窃私语。

    很显然,这些兵丁们都已经得到了降书上面的信息。

    一想到这里,猛如虎心里不由得有些焦虑,他不可能真用数百兵马守住樊城,更不可能将那数千本地兵全部关押起来。

    他思来想去,感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便去派人将几个本地出身的参将和守备请了过来,试探性地说道:“如今寇军虽然占据了襄阳,可是终究拿樊城没有办法,如果坚守到朝廷大军前来,咱们都是有功之臣。”

    然而,这番话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反而有人轻声道:“猛总兵,眼下连杨嗣昌都不知是死是活,哪里还有援军?”

    没错,从襄阳被攻下后直到现在,杨嗣昌就始终没有新消息。

    猛如虎摇了摇头,道:“既然寇军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说明杨阁老还没有被抓住,等到北面的大军来了以后,咱们可就是大功一件!”

    放在以往,像这般话语定能振奋人心,可是今日众人却是死一般的沉默。

    猛如虎冷哼了一声,阴沉道:“莫非你们有什么顾虑吗?”

    最终,一名叫做王师行的参将苦涩的说道:“猛总兵有所不知,我们的家人如今都在襄阳.......”

    猛如虎眉头一挑。道:“那你们准备怎么做?将我猛如虎的人头拿去送给寇军吗?”

    王师行等人连忙跪在地上,道:“猛总兵,绝非我等不愿意效死力,实在是下面的那些兵丁们也不愿意效死......还请猛总兵明鉴。”

    猛如虎微微沉默了片刻,他明白了这些人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投降罢了。

    他轻轻挥了挥手,道:“你们走吧。”

    “是,大人。”

    王师行等人互相看了看,最终默默退了下去。

    夜幕降临后,樊城中的官兵们打开了北门,迎接李晟大军入城,而此时的猛如虎却披挂上阵,要与革新军决一死战。

    数百名精锐骑兵战力固然不错,可是在革新军的数量优势上,也根本抵抗不了许久,双方在城中展开了一场激战,而最终猛如虎连带麾下数百人,一同战死在樊城。

    李晟原本有心留猛如虎一命,只是对方已经心存死志,甚至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革新军排枪齐发之后,当场将猛如虎击毙。

    待猛如虎死后,李晟下令将其尸身收敛,

    拿下了樊城之后,李晟算是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他心情也大好,当即下令将所有投降的兵丁进行释放,且善言对待那些投降的官军将领,倘若愿意加入革新军的,将来都可以前去郧阳进行学习,等到毕业之后就可以充当革新军的军官。

    回到襄阳之后,李晟刚刚换上了一身便装,便得到有人前来禀报消息,那就是堵先生来了。

    一听到这里,李晟不由得有些振奋,道:“堵先生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见?”

    来者轻声道:“堵先生就在前衙。”

    李晟笑道:“将堵先生带来后花厅,我要去见他。”

    等换上了一身便装之后,李晟穿过了两重檐廊,从后角门进入花厅中,果然看到了堵胤锡的身影,此时对方正坐在花厅当中,手中端着茶杯。

    见到李晟前来,堵胤锡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轻声道:“将军先下襄阳再下樊城,果真不同凡响,不过最让在下感叹的是,将军果真不负仁义之名,能不杀则不杀,能少杀则少杀,实为仁义之师。”

    李晟笑了笑,他也坐在了一旁,轻声道:“不瞒堵先生,在下以为一点,我们同朝廷进行的这一场战争,实为一场内战,可是对东虏建州之辈,却是一场外战。不客气的说,更是文明之战。”

    堵胤锡轻轻唔了一声,好奇道:“莫非将军认为将来建虏之辈会成为我华夏文明之大敌?”

    “没错。”

    李晟重新站起来,轻声道:“如今大明朝廷腐败无能,虽有余力对付我等义军,可是对建虏却是屡战屡败,以致于建虏屡屡入关劫掠,而朝廷却只能眼睁睁目送其远去。如此虚弱无能,岂能不引人觊觎?更何况建虏奴酋皇太极更是心存大志,更有范文程之辈作为帮凶,倘若将来关内一旦有大变,彼辈或许就会趁机入关南下,届时神州陆沉,华夏九州遍地腥骟,我辈便是辜负华夏的罪人了。”

    堵胤锡顿时大惊,他沉声道:“难道在将军看来,我华夏已经到了如此危险的时刻吗?”

    “没错。明廷之疾患已经不在于表面,而是深入心腹,财赋、党争、宗室,疾患又何其多也?我等义军难道是凭空生出来的吗?还不是因为这个朝廷,在将天下普通百姓往死路上逼,往反贼的道路上逼出来的结果。”

    说到这里,李晟更是冷笑道:“倘若心腹之患不能解决,就算将我们这些反贼杀光了又如何?殊不知既然有一个李晟,后面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李晟,这个朝廷又能杀几个高迎祥?几个李自成?几个张献忠?以及几个李晟呢?”

    听到这番话,堵胤锡陷入了沉默,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意味复杂地说道:“可是将军认为自己走的就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或者说,将军认为自己能阻止华夏陆沉吗?”

    “不知道。”

    出乎堵胤锡的意料,李晟十分简单干脆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堵胤锡没有失望,而是盯着李晟,皱眉道:“那谁能解决?”

    李晟没有说话,他伸出手指点了点自己,又点了点堵胤锡。

    “你?”

    “我?”

    堵胤锡越发糊涂起来。

    “是百姓,是人民,更是每一个像你像我这样的人。”

    李晟轻声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倘若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被组织起来,那么所能发挥的力量将会是无可匹敌的,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我们,但是一旦我们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那么就会沦为一盘散沙。”

    “人民的信任......”

    堵胤锡细细咀嚼了这句话,他轻声道:“这就是大同党的作用所在吗?”

    他一下子都明白了。

    m.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