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28节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28节

    几人纷纷这般感慨着,待到宴会散去后,大家还又都约到了一起,朝最近的茶铺赶了过去。

    在茶铺老板这里,将各品类的芽叶茶都做了一番品尝和夸赞后,大家更是都分别购买了好些回去。

    没隔多久,他们便也在家中办起了宴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品鉴新茶。

    之后更是在京城不少文人雅士都跑去购置品尝,且皆言道滋味不错,并还对芽叶茶下面的红茶和绿茶做了不少的点评,甚至近来还有那等对生活很是讲究的,开始品评起具体的产地和工艺技术来。

    随着这些赞赏和点评出来,一时间在内地售卖芽叶茶的茶商们越来越多,产茶区的茶农们见着如此的好卖,能赚取到不少的银钱,也变得积极参与到生产中去。

    第159章

    松弛

    韩彻之所以大力推行芽叶茶,就是为了增多茶叶的品类,从而扩展腹引这方面的茶叶市场。

    从发酵程度上来说,归属于黑茶类的茯茶,由于是借助了外界微生物力量的后发酵茶,是所有茶品类里面发酵最为彻底的。

    其次,便是全发酵类的红茶。

    红茶之后还有半发酵的乌龙茶、微发酵类的黄茶和白茶。

    至于绿茶,则属于不发酵茶。

    绿茶因为未发酵,所以用热水冲泡后,舒展开来的茶叶还会鲜嫩到如刚采摘下来一般模样。

    且在功效上,芽叶茶不仅符合物资丰富的内地人对茶叶的需求,其清醇淡雅的口感,也完美的符合了时下上层阶级的审美和喜爱。

    因着这才是第一年真正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售卖,产量还不多。价钱便比原来所流行的茯茶和饼茶都要来得昂贵不少,购买的人却是众多。

    高价便也意味着利润空间足够丰厚,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腹茶这部分的市场因为不会影响到茶马交易,相关的制度也是可以放松弛些的。

    茶商们于是再次受利益所吸引,使得腹引这部分因为新品类芽叶茶的流行,茶叶市场销量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茶商们积极的销售推动下,芽叶茶不仅在京城广受欢迎和好评,其他地区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茶叶在售卖这方便,就开始形成了两大分类。

    一类便是专门售卖给游民民族的边销茶,以过去所流行的茯茶和饼茶为主。

    另一类便是在内地市场新流行起来的芽叶茶,也被茶商们称其为腹茶。

    至于边销茶这部分的市场,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在边者少而易行,在内者多而常滞”的不合理分配(1),所导致出来的矛盾,以及将会对整个茶叶民生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韩彻也根据朝廷目前的状况,做了些许的放开。

    在刚一放开的时候,韩彻还特意带着韩老三去到了京城所在的榷货务。

    要知晓,边茶销售市场向来利益丰厚。

    这次难得放开了一定的份额,就使得二人只需坐在远处的马车上,就能清楚的瞧见时不时有京城那些较为有实力的茶商,拿着银钱或金帛等实物在那里排着长队等候交纳。

    “大人,这才第一日,便引来了这么多的茶商!”看着榷货务府门前络绎不绝的人群,还有附近停满了一大片的马车,韩老三忍不住咋舌。

    韩彻听闻了,笑着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

    “可这些茶商不会影响平州那边的茶马交易吗?”韩老三有点忧心。

    虽从未做过官,处理过政务的韩老三,因为几乎每天跟随在韩彻身边,见识可是远比一般的小官吏还多。

    像这次放出一定边引的份额,韩老三立即便想到了这些茶商们被允许在如平州这等西北或西南边境地区售卖茶叶,会不会影响到朝廷跟各外藩或胡人的茶马交易。

    “阿三,过去朝廷全面管控盐业,然而私盐可曾得到真正的禁止?”韩彻就问道。

    “……”韩老三瞬间便被问住了。

    因为在过去朝廷可以说是各方面严格管控盐业的情况下,盐商贩卖私盐的事情非但没能得到想要的禁止,反而还因为盐业市场未能做到全面良好的流通。在百姓对盐的需求量越发增大,被重利诱惑下的商人,就会开始想尽各种办法,钻朝廷的漏洞,对地方官府行贿赂勾结,最终导致各地私盐泛滥,对朝廷盐业上的财政收入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你再想想过去的百姓,吃的又是何等昂贵的食盐。”韩彻便还又继续问道。

    这下子,韩老三是一点话都说不出来了。

    因为朝廷为着茶马互市的成功,短期内极致严苛,关系还不大。若长久下去这么实施的话,平州等边境地方不放开一定数额的茶引,那么当地的百姓,不仅将要吃高价茶,更有可能还会如过去那些偏僻地方的百姓出现盐荒一般,而出现茶荒。

    韩彻想到这里,也忍不住叹气:“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盐业是这样,茶业也是如此。

    如果朝廷像过去管控盐业一样的,时间久了后,边境茶荒一出,茶商们是必定也会想出办法,进行茶叶私贩的行为。

    因为再如何严格的制度,在足够丰厚的利益面前,都不可能被彻底遏制。

    等到茶商们私贩茶叶行为增多起来,何止是对茶马交易会造成影响,对朝廷的整个茶叶财政收入,也必然会跟之前的盐业一样,致使亏损良多。

    不过话再说回来,只要朝廷对战马的需求还在,也需要利用茶叶对边境各藩国实施牵制管控,就不可能对榷茶制度松弛太多。

    所以韩彻在这之前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便加紧了对茶叶有着大量必要民生需求的,紧邻各藩国或胡人的西南或西北边境的各个府城的茶叶市场,派人做了密切的关注。

    相关的情报信息和数据,也都被尽可能的传递到了韩彻手中。

    再对这些情报里的信息和数据做出核算,韩彻就能对平州这等边境之地的茶引放开数目,做出相匹配的调整。

    这样,便使其既能调控好官商之间的矛盾,也能控制住边境的茶叶市场,还要再借助商人解决一部分的军粮运输问题。

    “大人,我明白了。”听完韩彻的这一番简单讲解,韩老三这才算是明白过来。

    韩彻见他如此,就又笑着说道:“阿三,你别忘了,茶马司易马的茶价都是要低于官价的。”

    “对哦!”韩老三恍然。

    要知晓茶商想要获得茶叶专卖,还需得先向朝廷缴纳税收。

    这一来一去,茶商想要获得足够的利润,给出的价钱就绝对会远高于茶马司能给到各藩国或胡人时的茶叶价钱不少。

    然而亏本的买卖,哪个商人愿意去做啊!

    至于私茶贩卖等行为,也就自然会随之大幅度减少,使得朝廷对边境地区的茶叶流通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接着,再又看了会边引放开一定份额的茶引,榷货务今日的大致情况后,韩彻便匆匆带着韩老三回家去了。

    也一如韩彻所预料的一般,这一举措也大大调动了茶商们的积极性。

    这一日,王七郎从洮州所设置的茶叶榷务场里走出来的时候,饶是行商多年的他,这会眉梢间也能看出几分喜悦之色。

    “可是成了?”待王七郎带着人一回到王家在洮州置办的宅院,早已等候多时的王父忙问道。

    “成了!我们王家这次获得了五百道。”王七郎甚是高兴道。

    “五百道!”王父震惊:“那岂不是有十万斤的茶叶?”

    “是边引吧?”王父这时候又赶忙问了一句。

    王七郎一脸笑容的点头:“是边引!”

    在场的王家众人闻言,也不由得各个面露出惊喜的神色。

    未曾想到,王七郎还用着兴奋的语气,在那又补充道:“还是大引!”

    “你说什么?不是小引,是大引?当真是五百道大引么?”王父这下子被震惊到,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时下在对榷茶制度实施的按引征税中,是以引为计量单位。其中引还分大小,如一小引就是两百斤,而一大引则是四百斤。

    一道就是一引的意思,所以王家这次真正获得的专卖份额,实际应该是二十万斤。

    虽说王家想要拿到这批茶,就需要给朝廷向西北边境按要求比例运输相对应的军粮,但之所以朝廷会制定这样的政策,正是因为茶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所以茶叶份额能获取得越多,意味着王家能赚取的就越多。且这还是边引,利润这块可比腹引要来得更为丰厚。

    顿时,王家族人一个个也不由得喜上眉梢了起来。

    “怎会有这么多?”

    “我原想着,能有个两百道便不错了。”

    “是呢,我也万没想竟能有这般多.......”

    于是也就有王家人询问了:“官府为何这次能给予咱们这么多道啊?”

    面对族人们一个个兴奋又带着些疑惑的询问,王七郎便一脸畅意的告知大家:“官府言道,此次批下的五百道里,有三百道的份额,是因着咱们王家商行之前协助官府办事所嘉赏的。”

    所以像这一次,除了王家,当时协助官府去草原跟那些游牧民族做茶叶宣传推广的其他商行,但凡是也来竞标茶商的,同样也做了份额上的嘉赏。

    注1:出自嘉靖三十一年四川巡抚的题奏

    注2:《六韬引谚》

    第160章

    牵制

    说是嘉赏,但份额之所以能给出的比招商的还多,也是因为韩彻实施的还有购买民间服务的意图。

    韩彻之前就和皇帝提议过的,从南方运茶至西北边境茶马司路途遥远,若全数由朝廷来负责,耗费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朝廷这次便规定,茶商想要中标多少道边引,就需得给朝廷往西北或西南的茶马司运输同等重量的茶叶过去。

    于是,为着能早些完成官府的任务,顺利拿到份额所允许的在平州的茶叶专卖权,王家开始跟洮州的茶园大量购买起茶叶来。

    为了鼓励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朝廷肯定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并且相比较对茶商实施的各方面都有着严格的制度来说,普通的茶农们便只需要接受官府的登记在册,在当地就能被允许其自主买卖的。

    那么官府要如何遏制住私茶贩卖?这就需要借助到茶引了。

    比如这一次,王七郎就是先在洮州的茶叶榷务场按茶量缴纳税收,先获得茶引,再拿着茶引去茶园去买茶。

    待到茶园核验完茶引后,就会按照上面所登记的茶叶品类和数量,将其售卖给王七郎。

    王七郎这次在洮州茶叶榷务场纳税时,除了购买了一直都受欢迎的边茶,还要了一些芽叶茶。

    再加上要给官府运输的那五百道大引,此次王家一共需要运输一千道大引,也就是四十万斤的茶叶去平州。

    不过能在布帛丝绸这门行当里经营到王家商行这种程度的,实力绝对是不用担心的。像王家的大本营不仅就在西北平州那边,在南方和大草原也有足够的关系网。

    之后,在接下来的整个运输过程中,王家还需要将茶引交给地方掌印官随时查验。

    没有茶引,就会被定为私茶。

    未在茶引上面所登记的允许其售卖的区域范围内便进行销售,就会被认定为私卖,这些全都是要被判重罪的。

    就这般一路长途跋涉的经过重重查验,王家商行终于将这共计一千道大引的茶叶运输到了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