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君为依(重生)在线阅读 - 第38节

第38节

    第43章 博弈

    =====================

    曾得功浑身僵直,怔怔开口:“和……和离?”

    王同敞怒道:“当年你上门提亲时,当着我王家族老的面,在祠堂里发了誓,说这辈子绝不纳妾,如今倒好,居然偷偷藏了个外室,还大摇大摆地带出来现眼!

    那妇人恶毒至极,若不是方家姑娘拼死相救,只怕老夫今日就见不到敏儿了!你做出这般丑事,难道还要我王家轻轻放过不成!”

    曾得功呆在原地。

    从昨日到今时,什么后果他都思忖过,可无论如何,他都没往“和离”这条路上想过一丝半点。

    王书敏那般泼辣的性子,可一到了家中,就对他柔声细语,诸事依顺,他从不觉得这王家女会生出离自己而去的念头。

    他想不通,实在想不通,昨日见了陈容容,王书敏连脾气也不发一个,不是一心扑在他曾得功身上,还能有什么!

    怎会突然说要和离?

    “岳丈大人,私蓄外室的的确确是小婿的错,小婿昨夜辗转难眠,今日本也没有颜面登王家的门……”

    曾得功端出痛心疾首的模样,捶胸顿足了片刻,才继续道:“岳丈大人,和离之事,万不可为!小婿与敏儿成婚四载有余,向来是琴瑟和鸣。若是只为了区区一个连曾家大门都没进的外室和离,岂不是将这多年的夫妻恩情尽数抹杀?”

    王同敞气得发笑,对满堂耆老道:“呵!老夫本以为曾郎中是对我家敏儿无情,这才私蓄外室,没想到他还记得敏儿和他是夫妻!”

    他斜一眼曾得功,满心嫌弃道:“从你打定主意私蓄外室的那日起,你就已经忘了同敏儿有夫妻的情分了!”

    曾得功急了:“岳丈!我可是一甲进士,榜眼出身!如今仕途顺畅,登阁拜相是早晚的事!如此贵婿,难道岳丈舍得不要!”

    这话听得王同敞更加厌恶:“天下榜眼多得是,可我家敏儿只有一个!”

    坐在一旁的王承益本就心疼妹妹,从昨夜起便压着火,此刻见曾得功如此狂肆,再也听不下去了:“曾郎中,你无德无义,发过的誓才四年就忘得干干净净,居然还想将来登阁拜相?你做出如此春秋大梦,我都替你害臊!”

    “我本就才高,进内阁是早晚的事,何来什么春秋大梦!”

    王同敞气道:“曾郎中,都察院昨夜就拟好了弹劾你的折子,他们知道你是老夫的女婿,给老夫一个面子,字斟句酌地措辞。看你今日行径,老夫只觉得都察院弹劾你的那些话,写得实在太轻!”

    他一拍桌案:“和离书!”

    身边的小厮立即捧上两份早就写好的和离书,送到曾得功面前,他低头一看,王书敏的手印居然已经按好了。

    他这才惊觉,王家是铁了心要让女儿同他和离!

    “走开!”他一把推开小厮,冲到王书敏面前,指着她鼻子喊道:“你这个贼妇!趁我上朝的功夫,居然把我名下的田产铺子尽数夺走!这是我曾家家财,你一个王家人,打得什么主意!”

    王书敏没料到他会失礼至此,居然将自己骂作“贼妇”,多年的深情登时变作滔天怒气:“曾得功!你把本该交给我打理的财产,全都送去那个毒妇手中,竟还有脸来指责我?!

    你听好了,只要你一日没在和离书上按手印,我王书敏就还是你曾家的大娘子,曾家家财,自然由我来掌,岂能容一个见不得光的外室,偷偷搜刮了去!”

    曾得功气得满堂乱走,指着堂上众人道:“好啊!好啊!你们一个个的,早就串通好要谋夺我曾家家财!休想!我曾得功绝不和离,只有休妻!”

    他冲到捧着和离书的小厮面前,抓起两份书,当场撕了个粉碎,见桌案上摆着纸笔,奔过去抢在手中,把纸铺在地上,刷刷地写,口中直喊:

    “王书敏!你进我曾家四年,膝下无儿无女,实是妇德有亏,大犯七处!我今日便要休妻,看你这破鞋将来还怎么嫁人!”

    王书敏浑身颤抖,落泪如雨。

    她自问嫁给曾得功后,一向小心服侍夫婿,认真打理家中产业,虽说几年了都没有子嗣,可她请妇科圣手瞧过,自己的身子半点毛病也没有。

    曾得功总说公务繁忙,一年到头,夫妇俩同房也不过数次,未曾有孕,岂是她的过错?

    眼看曾得功的休书就要写成,顾苑给自家夫君使了个眼色,王承益当即起身道:“曾郎中,我妹妹得了房契地契,就算被休,将来也自有富贵的日子过。可你得罪了我王家,这青云路一断,只怕银钱用度,宅院田地也一并没了。如此余生,你受得住?”

    曾得功写字的手一顿,斜眼看他:“我的私产都被你们搜刮走了,难道你们还会吐出来不成!”

    “若是两家和离,这家财自然还你一些。”

    曾得功眼珠几转,扔了笔嗤笑一声:“铁公鸡拔毛,真是开眼。”

    王承益心下不爽,可想着妹妹的事得速战速决,忍了气道:“敏儿的嫁妆,得悉数拿回。曾家明面上的家财,还有你的私产,我已清点过。虽说你私产颇丰,但我们王家不要,只取走敏儿打理的那部分,如何?”

    曾得功站起身,振了振衣,昂着下巴道:“算你王家识相!不过,我的私产里,有几间铺子得折算现银。”

    王承益只当他是因为手头上毫无银钱的缘故,思忖片刻道:“哪几间?”

    “城南的私铁坊,还有几间首饰铺和生药铺,我不懂如何打理这些产业,只要现银。”

    王书敏气道:“旁的不说,就说这私铁坊,整整三四间的大通铺,折算成银两不知要多少金。就算我王家掌管了这铺子,打理起来费钱又费事。国朝本就有官铁坊,我王家从未做过铁冶生意,采铁冶铁一窍不通,如何撑得住?”

    曾得功看都不看她一眼:“你若想和离,就拿折算好的现银来,否则,我便休妻!”

    方才王承益的话一出口,他就打起了这个主意。

    铁冶生意别说是他自己了,就是陈容容,也是半点不懂的,都是何家派人来照管,他只拿利钱便罢了。

    如今他出了这样的事,铺子田产又握在王家手里,就算拿回来,只怕梁王与何家也会想法子收回去。

    还不如趁机折算现银,白花花的银子捏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心。

    见他这般有恃无恐,算准了王家为了帮女儿和离,定会想尽办法,在坐耆老责骂不已,可曾得功却一句话也不回,只得意洋洋地站着。

    堂上的氛围僵持不下,顾苑起身走到王承益身边,耳语几句。

    王承益沉吟不语,许久皱着眉头,才对曾得功道:“你要现银,可以,但我王家一时间拿不出这许多。一月之内如何?”

    “一月?”曾得功拔高声调,鼻子里出了两下气。“王承益,是你家要和离!居然还讨起价来了!最多三日,若银子少了一分半厘,你妹子就等着拿休书罢!”

    说完,他一个甩袖,飞快出了正堂,径自出府去了。

    王同敞盯着他的背影,双手止不住地颤抖:“这曾得功竟是如此重色重利的小人!本以为他当年高中榜眼,是个饱读圣贤诗书之人,定然德才兼备,没想到是老夫错看了他!”

    王书敏撑了许久,这会也撑不住了,扯着帕子捂脸哭个不停,口中一时骂曾得功负心,一时又恨自己当初瞎了眼。

    顾苑和王承益还算稳得住,恭恭敬敬送走王家族老,堂内只剩下他们一家四口。

    见妹妹哭得哽咽,王承益叹了口气:“敏儿,有王家给你撑腰,你也无需怕那小人。我在生意一道上不大通,那件私铁坊和其他几个铺子,该如何折换现银,你得和阿苑一起拿个主意出来才是。”

    顾苑想了想道:“京郊本就有个官铁坊,采矿、冶铁、卖铁,是一应俱全的。若不是长年做着铁冶生意的人,无论如何也经营不住这私铁坊,更别说同官府抢单子了。

    如今之计,只能去问问京中那些本就做着铁冶生意的门户,若他们愿意买下,我们吃亏些,少赚点银两也无妨。”

    王书敏上前两步,抽泣道:“苑姐姐,我心里乱得很,这件事还请你替我费心。若是卖铺子的银钱抵不上铺子的折价,不拘缺了多少,都从我的私账上支。芍药——”

    她回头喊来贴身的侍女:“我的账一向都是芍药在管,今日便让她跟了苑姐姐你去。”

    顾苑点头,忙带着芍药回房,两人商议到深夜,总算把京中做着铁冶生意的门户一一摘出。

    次日,顾苑命人备下厚礼,逐一登门拜访。可没想到,这些人家开口闭口就是缺钱,愣是不肯买下这私铁坊。

    她顶着大雪奔波了两日,居然连一间铺子都没卖出去。

    第三日上,顾苑焦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眼看之前列出的门户全都拜访过,她心一横,从中选了几个好说话的,预备着再上门求求。

    用过朝食,她一叠声地喊人更衣,侍女却匆匆跑来道:“大娘子,方姑娘来了。”

    “如逸?她的伤好了?怎么突然登门?”顾苑有些惊讶。

    “方姑娘说,她这两日听说了咱们家在卖私铁坊,她愿意出钱买下,请大娘子不用愁。”

    --------------------

    第44章 得手

    =====================

    顾苑闻言愣神,穿衣的手也顿住了:“如逸她从未做过铁冶生意,如何能经营得了私铁坊?”

    她一面说,一面飞快穿戴齐整,出门往前厅去。

    方如逸正坐在里面喝茶,姿态闲闲,没等走到她跟前,顾苑就先开口道:“如逸,旁的倒也罢了,那间私铁坊断不可卖与你的!”

    “为何不能?”方如逸神色淡然,起身一福。“姐姐可是嫌我出的价不够高?”

    她侧头对余照伸出手,一只小木匣落在她手上:“姐姐,我听闻那私铁坊你只卖五千金,实在太吃亏了些。”

    她把木匣放在桌几上,缓缓打开:“我这里有宝钞,也有金锭,折算成银子共六千金,你把那私铁坊给了我罢。”

    顾苑吃惊不小,这两日她四处奔走,愣是一间铺子都没卖出去,别家听说她手里还有间私铁坊,更是低头端茶,明里暗里请她离开。

    可方如逸为何上赶着要买这些铺子?

    顾苑关上木匣,语调里带了丝愁:“妹妹,你可知这些铺子原本是在何人名下?”

    “曾得功。”方如逸平静道。

    顾苑眉梢微动,忙道:“你既知道是那个背信弃义之人的,如何能接手?这两日,我找的门户都是京中世家贵眷,背后颇有些靠山,能镇住曾得功。你的农具生意虽说兴隆,可到底是刚起来,可万万别一步行错,悔之晚矣啊!”

    方如逸饮了口茶,神色越发淡然:“我知道姐姐是一心为着我好,今日既然上门,我也不怕告诉姐姐我心里的打算。其实我一直想做些铁冶生意。

    农具一道离不开铁器,若总是上其他私铁坊去买,少不得要多花钱。只是京中的私铁坊被贵眷们握着,我从前没那机会。如今曾得功手中竟有一间,想来也是我运气好。”

    顾苑迟疑:“此话可真?你别是为了解我家燃眉之急,故意这么说罢?”

    方如逸摇头,指尖点了点木匣子:“姐姐,你瞧我一下能拿出这么多金银,便知我早有打算做些其他生意。否则我大可用这些钱,再开几间木工坊,何必一直留着呢?”

    顾苑暗忖这话倒也不假。

    做生意之人向来不在手中留闲钱,但凡账面上有盈余,多半会立即找个营生,把银钱流出去,讲究个“钱生钱”。

    那木匣中的宝钞金锭,必不是一日之功,方如逸今日特特带着银钱登门,想来心底早已有了主意。

    顾苑轻叹一声,眼中浮现不少愧疚:“妹妹如此待我,倒叫我这个做姐姐的羞愧难当。其实我王家账面上本有一笔闲钱,本想留着年节时用的。

    可我听夫君说,玄海滨的几处海卫所送信来,信使闲谈时提了一嘴,说什么今岁的野海参出得颇好。我动了心,就把那笔钱拿去买参。谁知敏儿家竟出了这样的事……”

    她的十指不住地揉搓着帕子,脸上对曾得功的怒气又腾了起来。

    方如逸搁下茶盏,握住她的手道:“这就是姐姐家中有人做官的好处了。玄海滨的野参出得好不好,像我这般的平头百姓,是一概不知的。

    今日我来买这几间铺子,其实也存了点私心。若是姐姐将来得了官中什么消息,能生钱得利的,可否让我也知晓一二?”

    “那是自然了!”顾苑忙道。“便是没有今日之事,你若想做些别的生意,我也会尽心帮你!”

    “姐姐对我的好,我都记着。”方如逸说着有些热泪盈盈。“那时我的水车才做起来,若不是姐姐费心为我张罗,到处牵线搭桥,只怕我今日也没法子拿出这么多银钱来。

    姐姐从前和我说过,做生意,要互助才能互利。今日我也想让姐姐知道,若有了难处,我方如逸也不怕和姐姐一起扛!”

    顾苑眼中滚下泪来,不住地用帕子拭着,哽咽道:“妹妹真心待我,倒叫我愧疚。若是敏儿听了这些话,不定得哭成什么样……”